硅胶管是液体、气体以及其他材料的流通与包覆载体。行业中硅橡胶管可分为“挤出管”、“异型管条”。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、国防工业和日常生活用品中。那么,下面小编告诉大家要避免硅胶管出现局部壁厚过厚或过薄的情况,可从模具设计与制造、原材料选择与处理、生产工艺控制以及质量检测与反馈等方面采取措施,具体如下:

模具设计与制造
合理设计模具结构:模具的型腔结构应保证硅胶在挤出或注射过程中能够均匀地填充。设计时要考虑流道的布局、浇口的位置和数量等因素,使硅胶能够以均匀的速度和压力进入模具型腔,避免出现局部填充过快或过慢的情况。例如,对于长条形的硅胶管,可采用多个均匀分布的浇口,使硅胶同时从多个点进入型腔,减少流动差异。
保证模具加工精度:模具的加工精度直接影响硅胶管的壁厚均匀性。模具的型腔表面应光滑,尺寸精度要高,特别是与硅胶管壁厚相关的尺寸公差要控制在极小范围内。例如,模具的内径和外径尺寸公差可控制在 ±0.05mm 以内,以确保硅胶管壁厚的一致性。同时,要保证模具的各个部分组装精度高,避免出现错位、间隙不均匀等问题。
原材料选择与处理
选用优质原材料:选择质量稳定、性能均匀的硅胶原料。优质的硅胶原料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和稳定性,能够在加工过程中更均匀地分布,减少因原料性能差异导致的壁厚不均匀现象。例如,要选择分子量分布窄、纯度高的硅胶生胶,其加工性能和物理性能更加稳定。
充分混合与塑化:在加工前,要对硅胶原料进行充分的混合和塑化处理。通过混炼设备将各种添加剂与硅胶生胶均匀混合,确保各组分分布均匀。同时,要控制好塑化温度和时间,使硅胶达到良好的塑化状态,提高其流动性和均匀性。例如,在混炼过程中,可采用双辊开炼机或密炼机,按照一定的工艺参数进行混炼,保证硅胶的混合和塑化效果。
生产工艺控制
挤出工艺控制:在挤出成型过程中,要严格控制挤出机的温度、压力和螺杆转速等参数。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硅胶的流动性,导致壁厚不均匀。一般来说,硅胶管的挤出温度可控制在 150 - 200℃之间,根据不同的硅胶原料和产品要求进行调整。同时,要保持挤出压力稳定,避免压力波动引起硅胶挤出量的变化。螺杆转速也要适中,过快会导致硅胶剪切过度,影响其性能和壁厚均匀性;过慢则会降低生产效率。
注射工艺控制:对于注射成型的硅胶管,要精确控制注射量、注射速度和保压压力等参数。准确的注射量是保证硅胶管壁厚均匀的关键,要根据产品的尺寸和重量要求,精确调整注射机的注射量。注射速度要适中,过快会使硅胶在模具中流动不均匀,容易产生涡流和气泡,导致壁厚不均;过慢则会使硅胶在模具中冷却过快,影响填充效果。保压压力要适当,保压时间要足够,以确保硅胶在模具中充分压实,避免出现收缩不均匀导致的壁厚变化。
硫化工艺控制:硫化是硅胶管成型的重要环节,硫化温度和时间对硅胶管的壁厚均匀性也有影响。要根据硅胶的种类和产品要求,选择合适的硫化温度和时间。一般来说,高温硫化硅胶管的硫化温度可在 170 - 200℃之间,硫化时间根据产品的厚度和尺寸而定,通常在数分钟到数十分钟不等。硫化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,可能会导致硅胶管局部过热,出现壁厚变化;温度过低或时间过短,则会使硫化不完全,影响产品的性能和质量。
质量检测与反馈
在线检测:在生产过程中,应采用在线检测设备对硅胶管的壁厚进行实时监测。例如,可使用激光测厚仪或超声波测厚仪等设备,对挤出或注射后的硅胶管进行连续测量,及时发现壁厚异常的部位。一旦检测到壁厚偏差超出规定范围,应立即调整生产工艺参数或停机进行检查和处理。
成品抽检:对生产出的硅胶管成品进行定期抽检,采用量具如卡尺、千分尺等对硅胶管的壁厚进行测量,检查壁厚是否符合质量标准。同时,要对抽检的产品进行外观检查,查看是否有局部壁厚不均导致的表面缺陷。对于不合格产品,要分析原因,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,如调整模具、优化工艺参数等,并对改进后的产品进行再次检验,直到产品质量符合要求为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