硅胶管生产厂家对原材料的选择有严格要求,需确保产品符合不同应用场景的质量标准和性能需求。以下是具体要求:

硅胶原料品质
纯度和杂质控制:对于医用级硅胶管,原料纯度通常需≥99.9%,杂质(如金属离子、低聚物)需≤10ppm。食品级硅胶管原料也需严格控制杂质,不得使用含重金属(如铅、镉、汞)的硫化剂,通常采用铂金硫化体系。工业级硅胶原料虽纯度要求相对较低,但也需满足相应的行业标准,如挥发分一般需≤0.5%。
物理性能指标:生胶的硬度偏差一般控制在 ±2 Shore A,门尼黏度通常要求在 40 - 60 MU 之间。对于工业级硅胶,还需额外测试耐油性(按照 ASTM D471 标准)及抗撕裂强度(≥25 kN/m)。
认证要求:食品级硅胶需符合 FDA(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)/LFGB(德国食品、日用品和饲料法典)认证等相关标准。医用级硅胶必须通过 ISO 10993 生物相容性检测,包括细胞毒性、致敏性、刺激与全身毒性等测试。
添加剂的选择和配比
色母:使用高精度失重式喂料机,确保色母添加量误差≤0.3%。食品级色母需通过 FDA 认证,避免使用芳香胺类染料,以防止有害物质迁移到食品中。
抗黄变剂:为防止硅胶管在使用过程中变黄,影响外观和性能,通常会添加抗黄变剂,如羟基胺类,添加比例控制在 0.5% - 1.2%。
阻燃剂:对于有阻燃要求的硅胶管,会添加阻燃剂,如氢氧化铝。当添加量超过 40% 时,需同步加入偶联剂,以防止性能劣化。
其他辅助材料
填充材料:常用的填充材料如滑石粉、白炭黑等,用于提高硅胶制品的机械强度和其他物理性能,其添加量和种类需根据产品性能需求进行选择。
交联剂和催化剂:交联剂如硅烷、钛酸酯等用于改善硅胶的物理性能和稳定性,催化剂如氢氧化钠、氢氧化铵等可提高硅胶的流动性和加工性能,需选择合适的种类和用量以确保硅胶的硫化反应顺利进行。
布层材料(针对夹布硅胶管):布层材料的选择会影响硅胶管的抗压性和使用寿命。常用的有网眼布和平织布,网眼布拉伸性能好,易于成型,胶管外观漂亮,但相对抗压性较差;平织布多用于直管和异径管,加工难度大,成本较高。